(资料图片)
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,疫情反复和下游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,2022年,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冲击。当年,中钢协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总体营收65875亿元,下降6.4%;利润总额982亿元,大幅下降72%。
针对钢铁行业出现的情况,日前召开的2023(第十四届)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,行业权威专家也积极献计献策,把脉问诊钢铁行业的战略转型之路。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就在论坛上表示,当前,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已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。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,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。
实际上,有关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话题,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出现,也有过比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,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钢铁行业所提出的,钢铁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是首当其冲,是首个需要大力压缩过剩产能、处置僵尸企业、提高行业集中度、提升投入产业效率的行业,也是改革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。通过“去产能”和大力清理“地条钢”,钢铁行业也确实有了一次重焕生机的机会。问题在于,钢铁行业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次机会,从而对整个行业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和调整,有效提升行业的产品结构、技术水平、创新能力、质量效益、品牌影响力,结果,很快地就再次陷入了发展困局。2022年,在营收只是小幅下降的情况下,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降,利润下降幅度达到营收下降幅度的近12倍。
按理,出现这样的现象,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,都要深入全面的分析原因,找出问题的症结。可是,从实际情况来看,还是老一套的“成本上涨”、“环境约束”等,似乎这一切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,而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。退一步讲,就算是“成本上涨”和“环境制约”造成的,为什么会出现成本上涨因素,哪些方面的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,而环境制约又表现在什么地方,企业并没有给出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。
譬如铁矿石价格上涨因素,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到现在,已经快15个年头了,还在受制于这个因素,难道钢铁行业和企业都没有想办法去解决?此前不是有媒体报道,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并购、参股了国外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吗?为什么还受制于外国企业?即便话语权没有,但效益应当不会相差如此之大吧。
很显然,所谓的“成本上涨”和“环境制约”因素,只是企业用来应对利润下降的借口,真正的问题,还在于企业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改变。传统的管理方式、陈旧的管理手段、落后的管理思维、没有紧迫感的发展意识,仍然制约着钢铁行业的发展,特别是钢铁行业的竞争力。大而不强、多而不优的现象,仍是钢铁行业的真实写照。钢铁行业如何才能走出“囚徒困境”,更多的把发展的目标聚焦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,而不是各自为政,是十分重要的方面。特别是铁矿石价格谈判,必须拧成一股绳,不要被外国企业牵着鼻子走,才能减少中国钢铁企业的损失。
也就是说,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,就必须纠正坐等市场“给力”、坐等政策“给利”的观念,多从自身找问题,能够在创新上多下些功夫,在技术上多费点力气,在高端上多做点文章,不要再满足于普通钢材等的生产与加工。特别是国有企业,要把重心放到高精尖方面,解决钢材等方面的卡脖子技术,而不能让需要高端钢材的企业,继续依赖进口。一个钢铁产量最大、需求最多的国家,重要钢材等仍然需要通过进口解决,怎么说也不是钢铁行业的荣耀,怎么说也需要钢铁企业做出更多反思。
钢铁行业陷入困境,只是一种表象,真正的困境,是钢铁企业的不求上进,是钢铁企业仍然满足于数量和规模,而不在乎质量与效益,不在乎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话语权。因此,必须对钢铁行业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,并下达技术创新硬指标,达不到要求的企业,考核不合格,且在行业整合中,被列入优先整合的范畴。钢铁行业必须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和高端进发。做不到,钢铁行业就永远走不出困境,就永远只能靠天吃饱、靠市场“给力”、靠政策“给利”,就会生存得很可怜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